马上注册成为ROSABC会员,随时发帖回复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会员注册
x
一、NAT的由来 NAT即网络地址转换。NAT通常部署在一个组织的网络出口位置,通过将内部网络IP地址替换为出口的IP地址提供公网可达性和上层协议的连接能力。 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大部分均为私有地址,A类私有地址为:10.0.0.0-10.255.255.255;B类私有地址为:172.16.0.0-172.31.255.255;C类私有地址为:192.168.0.0-192.168.255.255。这些地址可以在任何组织或企业内部使用,不能作为全球路由地址。 而对于有Internet访问需求而内部又使用私有地址的网络,就要在组织的出口位置部署NAT网关,在报文离开私网进入Internet时,将源IP替换为公网地址,通常是出口设备的接口地址。 二、NAT的工作原理
在实际应用中,NAT主要用于实现私有网络访问外部网络的功能。这种通过允许使用少量的公有IP地址代表多数私有IP地址的方式将有助于减缓可用IP地址空间站枯竭的速度。 NAT服务器处于私有网络和公有网络的连接处。当内部PC(192.168.1.3)向外部服务器(202.120.10.2)发送一个数据报1时,数据报将通过NAT服务器。NAT进程查看报头内容,发现该数据报是发往外部网络的,那么它将数据报1源地址字段的私有地址192.168.1.3换成一个可在互联网上选路的公有地址201.169.10.1,并将该数据报发送到外部服务器,同时在网络地址转换表中记录这一映射;外部服务器给内部PC发送应答报文2(其初始目的地址为202.169.10.1),到达NAT服务器后,NAT进程再次查看报头内容,然后查找当前网络地址转换表的记录,用原来的内部PC私有地址192.168.1.3替换目的地址。 三、地址转换协议NAT的优缺点 1.NAT技术的优点 (1)NAT技术极大的节省了合法的IP地址。 (2)NAT技术能够处理地址重复情况,避免了地址的重新编号,增加了编址的灵活性。 (3)NAT技术隐藏了内部网络地址,增强了安全性。 (4)NATJIS可以使多个使用TCP负载特性的服务器之间实现基本的数据包负载均衡。 2.NAT技术的缺点: (1)由于NAT要在边界路由器上进行地址的转换,增大了传输的延迟。 (2)由于NAT改动了IP地址,失去了跟踪端到端IP流量的能力。当出现恶意流量时,会使故障排除和流量跟踪变的更加棘手。 (3)不支持一些特定的应用程序。如早期版本的MSN。 (4)增大了资源开销。处理NAT进程增加了CPU的负荷,并需要更多内存来存储NAT表项。 四、NAT的工作流程 在整个NAT的转换中,最关键的流程有以下几点 1.网络被分为私网和公网两个部分,NAT网关设置在私网到公网的路由出口位置,双向流量必须都要经过NAT网关 2.网络访问只能先由私网侧发起,公网无法主动访问私网主机; 3.NAT网关在两个访问方向上完成两次地址的转换或翻译,出方向做源信息替换,入方向做目的信息替换; 4.NAT网关的存在对通信双方是保持透明的; 5.NAT网关为了实现双向翻译的功能,需要维护一张关联表,把会话的信息保存下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