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性 子菜单: /接口流量ENG 亲和排除(整数 ;默认) 不要使用接口,如果资源类匹配任何指定位。 亲和包括所有(整数 ;默认) 使用接口只有资源类匹配所有指定位。 亲和包括任何(整数 ;默认) 使用接口,如果资源类匹配任何指定位。 自动带宽平均间隔(默认:5M) 在哪个间隔,实际数据量被测量,计算平均带宽。 自动带宽范围(禁用|闵[基点] [最大[基点] ;默认:0bps) 自动带宽调整范围。阅读更多>> 自动带宽储备(整数[%],默认值:0% ) 指定额外的带宽储备的百分比。 阅读更多>> 自动带宽更新间隔(默认:1H) 在这期间的时间间隔平均增长率最高的隧道跟踪。 带宽(整数[基点] ;默认:0bps) 多少带宽储备TE隧道。价值是比特每秒。阅读更多>> 带宽限制(禁止整数[%] ;默认:禁用) 定义TE隧道的实际带宽限制。%的指定隧道的带宽限制配置。阅读更多>> 评论(字符串,默认) 项目的简短说明 禁用运行检查(是没有默认值:无) 指定是否检测如果接口运行与否。如果设置没有接口将始终运行标志。 残疾人(有没有 ;默认:是) 定义项目是否会被忽略或使用。 从地址(自动| IP默认:自动) 在隧道的入口地址。如果设置为自动 IP地址拾取。 持有优先级(整数[0 .. 7] ,默认) 用来决定本次会议是否被另一个会话可以被抢占。0设置最高优先级。 MTU(整数 ;默认:) 名称(字符串,默认) 接口的名称 初级路径(字符串,默认) 主标签交换路径中定义/ MPLS流量工程隧道路径菜单。 初级重试时间间隔(默认:1609米) 间隔后,隧道将尝试使用主路径。 记录路由(yes | no用于默认:) 如果启用,发送节点将接收信息的实际路由到LSP隧道穿过。记录路由是类似于一个路径向量,并且因此可以被用于环路检测。 重新优化的时间间隔(默认:) 间隔后,隧道将重新优化当前路径。如果当前路径是不是最好的路径,然后优化后的最佳路径将被使用。阅读更多>> 次级路径(字符串,字符串] ;默认) 使用TE隧道,如果主路径失败的标签交换路径的列表。/ MPLS流量工程隧道路径菜单中定义的路径。 建立优先级(整数[0 .. 7] ,默认) 参数是用来决定本次会议是否能够抢占另一个会话。0设置最高优先级。 地址(IP默认:0.0.0.0) TE隧道的远端。 监控 为了验证TE隧道的状态监视器命令可以使用。 [管理员@ R3] /接口流量ENG>监视0 隧道内径:12 主路径状态:持有 次级路径状态:设立 二次:静态路径 主动路径:静态 活跃??LSPID的:3 有源标签:66 显式路由:“S:192.168.55.10/32,L:L:192.168.55.13/32,192.168.55.17/32” 记录路由:“192.168.55.13 [66],[59 192.168.55.17 192.168.55.18 [3]” 保留带宽5.0Mbps 重新优化 路径可以重新手动优化,通过输入以下命令/接口流量ENG重新优化[ID] 。它允许网络管理员重新优化带宽,流量,管理政策的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已建立的LSP。 比方说,TE隧道链路故障后的最佳路径选择另一条路径。您可以验证看着明确的路线或记录路由优化如果启用记录路由参数。 [管理员@ R3] /接口流量ENG>监视0 隧道内径:12 主路径状态:设立 初级路径:DYN 次级路径的状态:没有必要 主动路径:DYN 活跃??LSPID的:1 有源标签:67 显式路由:“S:192.168.55.10/32 192.168.55.13/32,S,S:192.168.55.14/32, S:192.168.55.17/32,S:192.168.55.18/32“ 记录的航班:“192.168.55.13 [67],192.168.55.17 [60],192.168.55.18 [3]” 保留带宽5.0Mbps 每当链路回来,TE隧道将甚至使用相同的路径,它是不是最好的路径(除非重新优化配置间隔)。要解决它,我们可以手动重新优化隧道路径。 [管理员@ R3] /接口流量主机重新优化0 [管理员@ R3] /接口流量ENG>监视0 隧道内径:12 主路径状态:设立 初级路径:DYN 次级路径的状态:没有必要 主动路径:DYN 活跃??LSPID的:2 有源标签:81 显式路由:“S:192.168.55.5/32,S:S:192.168.55.2/32,192.168.55.1/32” 记录的航班:“192.168.55.2 [81],192.168.55.1 [3]” 保留带宽5.0Mbps 请注意如何明确的路线和记录路由改为较短的路径。 参见 TE隧道自动带宽 TE隧道解释 |
不良信息举报Q:2000617|Archiver|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.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
GMT+8, 2025-3-29 15:25 , Processed in 0.523939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